首页 > 小说库 > 言情 > 幸福的老去 > 幸福的老去第17章
军旅探亲路。首次休假的激动,苦乐交织的军旅时光。
初获探亲假。时光悄悄过去,留下只有美好的回忆。
王坚、王兴当兵入伍一晃就有5年了,他们在这期间的活动都是集体组织的,还没有单独出过远门。
这时,他们被批准了休假。这是他们穿上军装后的第一次休假,心里十分的激动和高兴。
王坚搓着手,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:“嘿,王兴,咱终于能休假啦!这可是头一遭啊!”
王兴也咧着嘴笑:“是啊,可想家了。也不知道家里现在啥样。”
当时,部队正在修建襄渝铁路,他们所在的48团机关,驻地设在旬阳县城旁边的菜湾公社。
团机关为解决干部、战士出差、探亲休假出行困难的实际问题,每个星期发一趟交通车至西安,坐车统一发乘车号。
拿到乘车号后,统一从团机关旬阳乘车至西安后,自己去购买回家的火车票。
他们两人早早地收拾好行囊,准备踏上回家的路。王坚一边整理着背包,一边嘟囔着:“也不知道这一路会有多折腾。”
王兴安慰道:“没事,再折腾能见到家人就行。”
艰难的旅途。他们统一从团机关旬阳乘车至西安后,自己排队购买西安至昆明方向的火车联票。
那时西安至昆明站还没有直达车次,到成都还要转车。
为节约时间,他们在广通站就下车,多数时间乘坐下关汽车总站的班车到达大理,又转坐班车到达喜洲。
路途波折。出发那天,王坚和王兴早早地就收拾好了行李,怀揣着乘车号,登上了前往西安的交通车。
车上,王坚打趣道:“你说咱这一路得折腾成啥样啊?”
王兴白了他一眼:“反正能回家就行,再折腾也值!”
到了西安,两人赶忙去排队买火车票。队伍排得老长老长,周围嘈杂不堪。
“这票可太难买了。”王坚皱着眉头。
“没办法,慢慢等吧。”王兴无奈地说。
好不容易买到了票,又开始了挤火车的艰难历程。车站里人山人海,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挤上去。
王坚喘着粗气:“这哪是人坐车啊,简直是被车挤!”
列车哐哐啷,哐哐啷地开动了,一路颠簸折腾。腿累了,王坚直接摊一张报纸,爬到三人座椅下面席地而卧。
“嘿,你还挺会找地儿。”王兴笑着说。
“没办法,实在太累了。”王坚在下面回应道。
中转之苦。到了成都中转广通,到了广通站,两人又赶忙转乘班车去大理。一路上,风景倒是不错,可他们哪有心思欣赏。
“也不知道到大理后转去喜洲的车好不好坐。”王兴有些担心。
“走一步看一步呗。”王坚说道。
到了大理,还算顺利地坐上了去喜洲的班车。等回到家,两人都累得不行了。
而返程的时候,又是一番折腾。从喜洲到大理,大理到广通,到广通火车站买火车联票,到成都中转车返回西安,然后坐班车返回旬阳。
王坚抱怨道:“这一趟探亲,真是把人折腾惨了。”
王兴点点头:“但见到家人那一刻,感觉啥都值了。”
部队搬迁后的探亲。1974年6月,部队搬迁到青海修建青藏铁路后,团机关设在天峻县二郎洞。
团机关也是每星期发一次交通车至西宁,然后买西宁至广通的火车联票,那时候西宁至昆明还是没有直达车次,还需要在成都中转车。
王坚对王兴说:“这搬家了,探亲更麻烦了。”
王兴无奈地笑:“可不是嘛,不过习惯就好。”
每次探亲,路途依旧遥远且波折,但两人都坚持了下来。
与战友的相聚。在他们当兵服役的这15年中,进行了若干次探亲休假和往返,(历经10次探亲,往返就是20次)。
他们同村同年当兵的战友杨述和段标,襄渝线结束后,先后复员到地方了。
有一次休假回家,王坚和王兴碰到了杨述。
王坚热情地打招呼:“杨述,好久不见啊!今天见面很高兴!”
杨述笑着回应:“是啊,好长时间不见,你们还在部队呢。”
王兴接着问道:“你们复员后,在地方咋样啊?”
杨述高兴地说:“回地方还行,就是没有在部队那么有意思了。你们这探亲可太不容易了。”
王坚感慨道:“是啊,不过也习惯了。”
回忆往昔。每当假期的来临,他们总是带着对家乡、对家人的思念,踏上了回家的路,假期满后,又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,告别家乡,踏上回部队的路。
王坚望着窗外,对王兴说:“你说这些年探亲,苦是苦,可也留下了好多难忘的回忆。”
王兴点点头:“是啊,每次路上那些折腾,现在想起来都像做梦一样。”
现在回想起来,那个时候探一次亲,不仅往返路途遥远,还需要途中中转好多次车,探亲一次十分的艰辛。他们在这10次探亲往返中尝尽了苦与乐。
拥挤的火车。每一次探亲,印象最深的,还是乘车的人多,拥挤,一票难求。
那个时候排着长队,即使买到了火车票了,能挤上车去,心才能放到肚子里。
有一次,他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,里面简直人贴人。王兴被挤得大喊:“这哪是人坐的车啊,简直是活受罪。”
王坚也大声回应:“坚持住吧,还有那么远的路呢!”
那个时候买火车票不容易,坐火车那种拥挤令人不堪回首。记得有一次,王坚家属来部队探亲,他也一起返回老家探亲。火车到达之前,听到检票通知,他们两个都和大家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检票。
火车一到,检完票的人背着、扛着、拉着大包小包行李,争先恐后挤向车门,一会儿每节车厢旁都挤满了乘客。
他们两个也在列车车门处等候上车,忽然车门打开了,好多人急于上车,有一个人把带的包往后一甩,正好擦到何丽的鼻子,把血都刮出来了,直至现在还留有痕迹。
还有一次火车刚过西昌,快到德昌时,前方出现坍塌,需要乘客下车转移,当时真的是“前不靠村后不靠店”的,那次他们还带有两个年幼的孩子,还有几个包,当时可狼狈极了。
乘绿皮火车旅途的艰辛,至今让人记忆犹新,那种让人生畏的感觉,难以忘怀。
有时候从车门挤不上去,就从车窗爬进去。有时候有座位也无法到达。有一次,确实太累了,还爬到行李架上睡过一觉。
探亲的幸福与感慨。探亲是美好的,但又是艰辛的,幸好那个时候年轻力壮。
回到家见到亲人,那种幸福的滋味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。
王坚一见到父母,激动地扑上去:“爸妈,我可想死你们了!”
母亲眼含热泪: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”
王兴也紧紧握住家人的手:“感受着亲情的温暖。”
时代变迁。现如今,中国飞速发展,尤其是中国高铁的发展,让整个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都提升了。
高铁的速度、高铁的高科技、高铁的卫生环境、高铁的文明友好,无一不让人感觉到高铁时代的美好与方便。
如今动车、高铁高速运行,家家户户小车成代步工具,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,网格式布满神州大地,还有天上飞机如鸟儿来回穿梭,海上大型客轮游艇,宣告了拥挤的绿皮火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。
王坚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高铁,对王兴说:“咱那时候哪能想到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啊。”
王兴笑道:“是啊,时代变化太快了。”
出行的便捷,让人们出外旅游习以为常,让归家的路不再艰难!东西南北不再遥远,人们盛赞祖国之伟大。
伟大的祖国飞速发展,交通飞速发展,交通建设日新月异。
动车高铁遍布大江南北,快捷舒适列车行驶在万里铁道上。
正如李白的诗写道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
怀念绿皮火车。但越是这样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念绿皮火车。这不是嫌弃高铁,而是一种纯粹的怀念,怀念绿皮火车的“慢时光”。
甚至还有人会在某个闲适的日子里,特意挑一趟绿皮火车,喝喝茶,和邻座聊聊天,看一看窗外的风景,在火车上缓悠悠体验并度过自己的一整天。
王坚笑着说:“有时候还真挺怀念绿皮火车的,虽然苦,可那种感觉不一样。”
王兴点头,附和道:“嗯,现在偶尔想想,找找当年的感觉,也还挺有意思的。”
在那段艰苦又充满温情的军旅探亲岁月里,王坚、王兴和他们的战友们,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,但也收获了最珍贵的亲情和回忆。
那些年的苦与乐,都成为了他们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,见证着时代的变迁,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便捷生活。
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,那些探亲岁月的苦与乐,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都难以忘怀。
小说《幸福的老去》 幸福的老去第17章 试读结束。
手机阅读X
手机扫码阅读